You have 0 saved results.
Mark results and click the "Add To Watchlist" link in order to add them to this list.
feed icon rss

Your email was sent successfully. Check your inbox.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sending the email. Please try again.

Proceed reservation?

Export
Filter
  • 张龙翔  (4)
  • 张龙清  (3)
Type of Medium
Language
Region
Library
Person/Organisation
Access
  • 1
    Online Resource
    Online Resource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UID:
    gbv_1058620991
    Format: Online-Ressource
    Note: 高等学校教材
    Language: Chinese
    Library Location Call Number Volume/Issue/Year Availability
    BibTip Oth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
  • 2
    Online Resource
    Online Resource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UID:
    gbv_1057817929
    Format: Online-Ressource
    Edition: 2版
    ISBN: 7040060094
    Language: Chinese
    Library Location Call Number Volume/Issue/Year Availability
    BibTip Oth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
  • 3
    Online Resource
    Online Resource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UID:
    gbv_1056397233
    Format: Online-Ressource
    ISBN: 7040023334
    Language: Chinese
    Library Location Call Number Volume/Issue/Year Availability
    BibTip Oth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
  • 4
    UID:
    gbv_1050177487
    Format: 电子文献
    Conten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尤其是自1990年起,我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内经济自由化更为广泛,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逐步放松了管制,在这样日益开放的环境下,我国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伴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技术创新源源不断,如ATM机和银行卡的日益广泛应用,网上金融服务逐步展开等,我国金融整合也逐渐地发展起来,逐渐开始引进外资机构、扩大外资机构在我国业务、进行业内收购、合资和战略联盟。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的各项改革进入加速期,要适合世贸组织的要求条件,我国政府按世界通行的规则运作,大刀阔斧地调整了很多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方面,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2006年底,我国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与国际融合程度更高,市场开放性增强,受到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大。伴随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在其影响下,极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效率,分散了市场风险,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技术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金融市场参与主者日益多元化,涉及到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多种类型主体;市场产品也逐步多样化,涵盖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公司股本和债务性债券,而且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如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等。〈br〉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变化步伐在未来的10年中也很可能进一步加速。当代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关系的日益密切,二者共同成熟和完善。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的重要场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生成并显示资金供求信号,是及时反映市场资金价格的窗口,对于中央银行正确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金融市场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平台,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提供必备条件。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包括货币政策时滞、传导中的广泛性和直接性和货币政策效应等方面。〈br〉   国内外的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某一个单一方面(如金融产品创新)或某一个特定市场(如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的关系;二是金融市场发展某个单一方面的某个要素(如金融产品创新中的资产证券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的关系;三是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的某一个或两个特定渠道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研究都停留在单一的金融市场发展与单一的渠道上面。而本文是在系统概括总结金融市场总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整体效应的影响,强调整体效果。另外,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条件下我国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作和发展变化。〈br〉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的总结概括,从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论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入手,分析概述了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流观点、货币传导渠道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方法以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继而概括总结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自1990年以来金融市场各方面的发展历程,包括金融自由化、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整合、金融系统深化和结构性变化等方面。再从已有研究成果中总结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对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以及货币传导机制整体效应的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各个方面对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整体效应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整体影响情况。最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函数、Quandt-Andrews未知断点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br〉   论文强调整体效应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穿插、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等方法,分析时注重系统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1997年底到2003年之间发生了相对较为显著的结构性变化。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持续进行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创新、金融整合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整体效应、利率渠道传导效应和信贷渠道传导效应都在不断增强,且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用相对利率渠道在逐渐削弱。同时,货币政策传导的整体效应和利率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持续时间在增强,而信贷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持续时间有缩短趋势。就货币政策传导的整体效应而言,针对1992Q1~2009Q1所有样本建立模型时,利率变量采用名义利率时模型会更加稳定;而采用实际利率模型进行阶段性建模对比分析更符合现实情况,且分析结果显示2003Q1~2009Q1阶段相对于1998Q1~2002Q4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整体效力大约增强了两倍还多。利率渠道中,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长期冲击效力和长期贷款利率的冲击效力在持续增强;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短期冲击效力和短期利率的短期冲击效力在第二阶段即1997Q4~2002Q4最弱,在第三阶段即2003Q1~2009Q1有所提高;中长期债券利率的冲击效力在第三阶段2003Q1~2009Q时最弱,在第二阶段1997Q4~2002Q4时最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变量由M2增长率和短期利率逐渐转移到M2增长率和长期贷款利率;影响物价水平的主要变量由短期利率逐渐转移到长期贷款利率;长期贷款利率在任何阶段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来都是正向的;中长期债券利率在任何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来都是负向的。信贷渠道中,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短期冲击效力在持续增强;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长期冲击效力和各项贷款增长率的冲击效力均是在在第三阶段即2003Q1~2009Q1最强,而在第二阶段最弱;影响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主要变量是各项贷款增长率而非M2增长率。〈br〉   在上述研究结论基础上,论文提出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调整实体经济时,需要更加重视利率渠道的作用,注重利率政策工具的应用,同时也不能放松对信贷渠道的监控。在关注利率工具时,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实际利率、长期贷款利率的作用,更多地以实际利率为货币政策制定的参考目标。〈br〉   通过本文对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流观点、国内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并概括其研究现状,有利于了解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作方式以及与国外相比在实践上和研究理论上存在的不足,从而促进我国积极发展、改进和完善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本文研究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有利于了解不同金融市场发展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过程、作用机制以及主要的中介目标,从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影响中介目标,以实现稳定价格、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最终目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了解金融市场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程度,从而通过制定金融市场发展政策或措施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使我国货币、金融和实体经济得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另外,通过本文研究强化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丰富促进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理论基础。
    Note: 文本型 , 博士
    Language: Chinese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信息)
    Library Location Call Number Volume/Issue/Year Availability
    BibTip Oth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
  • 5
    Book
    Book
    bei jing
    UID:
    gbv_103723247X
    Format: 413 S.
    Original writing title: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
    Original writing person/organisation: 张龙翔
    Original writing publisher: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Note: 高等学校教材 , SBB-PK Berlin
    Language: Chinese
    Library Location Call Number Volume/Issue/Year Availability
    BibTip Oth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
  • 6
    UID:
    gbv_1050783794
    Format: 电子文献
    Content: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了更好地规范银行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中国银行业信息的标准体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由于银行业务具有多样性及更新快的特点,该篇论文如果从每项业务或金融产品的信息化来研究标准体系,将会使该标准体系臃肿、其标准大量重复.因此,该篇论文另辟蹊径,紧紧抓住银行信息化的内涵和本质,从技术角度确立银行信息化标准体系参考模型,进而得出银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这是该篇论文的特色,也为今后银行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Note: 文本型 , 硕士
    Language: Chinese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信息)
    Library Location Call Number Volume/Issue/Year Availability
    BibTip Oth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
  • 7
    UID:
    gbv_1051860377
    Format: 电子文献
    Content: 在有效市场中价格是信息的完全反映,本文将市场信息分解为两部分,驱动股票价格日常惯例性波动的预期信息和驱动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行为的超预期信息,并通过跳—扩散过程来研究其市场特征。全文的研究基于非参数计量方法,在阐述非参估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对模型选择进行了有效检验,实证上分别研究了美国和中国市场不同规模水平的企业对超预期信息表现出的信息敏感度以及信息惊讶程度的差异。 我们的模拟实验证明了,纯扩散过程无法涵盖整体市场信息,而跳—扩散过程则能够很好地刻画包括纯扩散过程所描述的市场预期信息和其所无法涉及到的超预期信息。由于股票回报率中跳跃发生的频率和幅度反应了企业对市场超预期信息的敏感度及惊讶程度,也就是说股票回报率的跳跃因素便是超预期信息在市场中的载体,所以通过研究不同市值水平的股票在回报率上的跳跃行为便间接地研究了企业规模与市场超预期信息间的关联情况。我们的实证工作发现规模不同的股票数据在市场中对超预期信息表现出的敏感度及惊讶程度存在差异:中等规模的企业在两个市场中均对超预期信息表现出最低的敏感度和惊讶程度;美国市场上的大规模企业具有高于小规模企业的超预期信息敏感度,而这一特征在中国市场上并未表现出来;但是两个市场上的小规模企业对超预期信息均表现出高于大规模企业的惊讶程度。 另一方面,由于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行为与该企业的市场风险和回报率息息相关,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股票市场中对超预期信息的不同特征,直接反映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市场风险,因此我们的研究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Note: 文本型 , 硕士
    Language: Chinese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信息)
    Library Location Call Number Volume/Issue/Year Availability
    BibTip Oth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
Close ⊗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and the analysis tool Matomo. Further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n the KOBV privacy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