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
电子文献
Content:
目的:〈br〉 截至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在校生2021.02万人,高职高专学生人数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3%,占了半壁江山。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厌学、轻生等案例表明,大学生这个备受主流社会关注的群体,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恋爱心理、择业心理、人格发展等状况不容乐观,他们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或创伤,他们比儿童和成人更加敏感。不少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同学有严重的心理疾患,严重影响大学生们健康成长。高职学生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面对更多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更多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医学是近年来的热门学科,医专学生高考录取分数较高,绝大部分学生录取线均在三本以上,对未来的期望值较高,多重压力常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碍,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疏导,将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br〉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生如何从这些消极生活事件中正常发展和成长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注意,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及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动机、恋爱与性心理、交友心理、择业心理、人格发展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主要之一就是协助个体建立积极的个人保护机制,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建立能使个体摆脱压力、挫折或创伤等消极事件的能力-“Resilience,心理弹性”。近年心理弹性研究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心理弹性研究的极少,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未检索到关于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弹性研究的文章。因此,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中开展心理弹性调查研究,对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br〉 方法〈br〉 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一所位于大城市,一所位于地州的医学类高职高专大一、大二和大四共三个年级(大三年级由于参加见习而未能参加此次调查)在校大学生2085名,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团体测试,收回问卷2085份,有效问卷2067份。其中,男生340名,女生1727名;年龄16-35岁(M=20.39,SD=1.43)。〈br〉 2.研究工具:本研究的所有问卷当场发放并当场收回,每份问卷由基本信息和5个量表组成。五个量表分别是: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社会支持量表。〈br〉 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1.5,主要方法有: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br〉 结果〈br〉 1.医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状况〈br〉 ①医专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平均分为2.76(S.D.=0.41);男生在自我意识(t=2.466,p=0.014)和个人计划(t=3.977,p=0.000)这两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且有显著性差异。②大一、大二和大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弹性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③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心理弹性的社会支持因子(t=-2.073,p=0.038)上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心理弹性总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br〉 2.医专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br〉 医专大学生SCL-90总分显著高于中国成人常模,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强迫、恐惧、焦虑、抑郁、精神病性五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p<0.01)。在与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时发现,在恐惧因子上医专学生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其它因子都显著低于大学生群体。〈br〉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心理弹性的得分高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两组学生在心理弹性状况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br〉 3.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EPQ、SCL-90、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比较〈br〉 RSA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社会支持、人格、SCL-90、负性生活事件上具有显著性差异。RSA低分组在神经质、负性生活事件、SCL-90的得分高于高分组。〈br〉 4.心理弹性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br〉 RSA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SCL-90、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有显著的相关。RSA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外向性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生活事件、SCL-90总分有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及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外向性、社会支持、神经质、生活事件4个变量对心理弹性的解释率为29.9%。〈br〉 结论〈br〉 医专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男生与女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心理弹性的某些因子上存在一定差异。外向性、社会支持、神经质、生活事件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力。心理弹性状况能较好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示:可以通过干预大学生的性格、改善社会支持等提升他们的心理弹性,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Note:
文本型
,
硕士
Language:
Chinese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文献信息)
URL:
Volltext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信息)
Bookmark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