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fang:
1 Online-Ressource (ca. 308 Seiten)
Originalschrift Titel:
侨资性大学研究
Originalschrift Person/Organisation:
聂秋华
Originalschrift Verlag: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6101087
Serie:
Zhong guo she hui ke xue wen ku
Inhalt: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包玉刚先生的长女包陪庆女士向大会提交了“加大国家扶持力度 促进侨资大学发展”的委员提案,该项提案后转由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答复。在提案答复过程中,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与我校进行了沟通,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侨资大学?又有哪些学校属于侨资大学?”确实,在现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并没有侨资大学这一概念,何谓侨资大学,是模糊不清的。虽然,自1991年以来,宁波大学与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汕头大学四所互相认为具有侨资大学办学特点的学校,为了促进工作交流,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具有“侨”特色的大学,一起发起并每年轮流举办侨资四校工作交流联谊会,至今已经举办了20届,但关于侨资大学的基本概念与共性办学特征的理论研究尚处空白。虽然已有一些专家学者结合相关学校“侨”的特点,撰写了一些文章,但主要都是侧重于个别侨资大学办学历史、办学经验、捐赠者的思想等的研究,而全面系统地总结提炼侨资大学共性特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的还未有人涉及。有关侨资大学的综合性、深层次的研究尚未开展,许多问题尚有待一个理性的总结提炼。出于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特色、推进侨资大学可持续发展的考虑,2008年底,在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等的帮助支持下,我们组织了一个课题组,成功申报了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资源获取与国家责任:侨资性大学的办学特色”。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侨资性大学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办学特色和面临的现实发展问题作出相应解答。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我们把原来一直在提的“侨资大学”这一概念转为界定成“侨资性大学”,这是课题组成员在反复探讨过程中形成的共识。因为如果按“侨资大学”来界定的话,那现在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侨资大学是不存在的,没有哪一所大学的办学资金是全部来自于华侨华人的。……
Anmerkung:
Pinyin-Umschrift und Langzeichen wurden automatisiert erstellt
,
聂秋华(聂秋华,1954年8月出生。宁波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5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精密计量与测试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宁波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宁波大学常务副校长。1989年10月-1990年10月,获中英友好奖学金,在英国利兹大学作访问学者。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市级项目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专著2部。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工项。)
Sprache:
Chinesisch
Bookmarklink